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阅读与写作委员会

为什么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阅读,而且不只是语文老师?

2023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有一句话:要把开展读书活动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为什么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阅读,而且不只是语文老师?我认为是出于这样的基本逻辑:学习能力决定学习成绩,而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能力。

阅读力怎么转化为学习能力的呢?下面观点来自《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书中的观点:

学校学习的最基本的内容——上课、写作业、考试,都离不开阅读。上课需要读课本、读板书;考试需要读试卷;写作业需要读作业题。孩子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可能连这些日常学习活动都无法保持平均水平。比如,很多父母认为数学学习与阅读并不相关,一看孩子做题小错误不断,就会说「我们孩子就是马虎」,但实际上,马虎就是不精确,它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孩子不善于准确理解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不善于识别差异,不善于把握关键,不善于把握细节所致。

阅读能力决定学习能力的上限,阅读能力越强,学习能力越强,学业表现越优秀。孩子们不但受益于阅读发展学习能力的四个最重要方面:建立知识储备、掌握信息处理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因为持续的阅读发展出另外一些优于不阅读的孩子的素质:

(1)专注力。听课水平是由孩子的专注力决定的。爱阅读、会阅读的孩子很少出现专注力问题。因为阅读活动需要投入视觉,占据视觉的活动需要的专注程度远高于仅需要占据听觉的活动。长期习惯于阅读,孩子的专注力会得到充分发展。

(2)尽力完成艰巨任务。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还有一项特别的能力——专注完成艰巨任务,比如难题、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考试前所有科目的集中复习,并享受其中的乐趣。能专注完成艰巨任务的孩子其实并不多,因为很多孩子在日常学习实践中缺乏这样的体验。比如写作业时遇到一个难题,花了一些时间还是做不出来,旁边陪伴或者监督着的家长就不免着急,觉得孩子写作业太慢,于是即便孩子并未求助,大人也会想办法帮孩子快点做出来。

再比如某天作业稍多,孩子看起来很难在父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大人就不免不停催促,孩子也会跟着急躁起来。但是会阅读、爱阅读的孩子不缺这样的体验。拿到一本篇幅不短的新书,不爱阅读的孩子无论书中的内容是不是他感兴趣的,都会觉得独立读完它是桩艰巨任务。而遇到一本感兴趣的新书,无论篇幅多长,善于阅读的孩子都会认为这是让人兴奋的挑战。他们知道,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充满乐趣,完成之后则会享受到让人愉悦的成就感,所以很容易沉浸其中,耐心地一点一点读下去,直到读完。

(3)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孩子越大,学习的课程越多,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就越重要。小学的考试课程基本上只有语数英三门;到了初中,考试课程一下子增加到六七门,一些孩子的学习就会陷入混乱状态:写作业,每天好几门课程有作业,光是一一记清楚就很困难,更别说回到家里还要逐项完成;考试复习,每门课程都需要覆盖到,自己每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又有差异,哪个科目要多花时间,哪个科目不必特别着力,好像根本无从下手。

而对善于阅读的孩子来说,从一本书读到另一本书,每一项都是新任务,而且有的任务,难度并不亚于接触一门新学科。孩子习惯了不断进入新任务,遇到多项任务时,就不会畏惧、焦虑,也不会让它们纠缠成一团。

(4)韧性和耐久力。学习任务加重、学习难度增加时,总有一些孩子的成绩会明显下滑,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小学低年级升入小学中高年级、小学升入初中、初中升入高中等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还有一些孩子的成绩不是整体下滑,而是时好时坏,波动明显。只有少数孩子,会从入学后到高考,一直稳定地保持不错的成绩。

为什么会这样?除了学习能力的差异慢慢显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孩子在学习上的韧性和耐久力不够强,能一时冲刺,但无法保持恒定的学习状态。阅读需要花大量时间,需要长时间保持专注。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孩子的韧性和耐久力也都会得到充分锻炼,所以沉浸于阅读的孩子,很少会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而且长期阅读也让孩子有强劲的实力,足以胜任学习这项「长跑」任务。

(5)主动学习。一些父母会发现孩子学习上主动性差,总是需要大人督促,但爱阅读、会阅读的孩子主动学习不是问题。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活动,他会主动选择自己想看的书,自己津津有味地读下去。在阅读上能找到这种主动状态,在学习上也一样能找到并享受这种状态。

(6)自信。自信的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解决问题,更容易在学业上有良好表现;自信不足的孩子,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没能力、害怕失败,没有勇气尝试,通常很难获得或者保持好成绩。不自信的情况在善于阅读的孩子身上也很少出现,因为他们在阅读活动中,经常能有「会读书的我真厉害」的感觉,享受与人分享和讨论的乐趣,捕捉到自我实现的瞬间。这些感受,都会大大强化孩子对自己的信心。

阅读能力不但直接决定孩子学习能力的下限——能否跟上学习进度,保持一般学业水平,还直接决定孩子学习能力的上限——是否具备超越平均水平的学习能力,这样的孩子既能高效学习,也能持续学习,当然更容易获得优异的成绩。


文章分类: 新闻资讯
分享到: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京ICP备19008617号-5
             联系电话:010-65501282
指导单位: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
主办单位: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阅读与写作委员会
京公网安备:
官方客服
公 众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