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命运,顶峰相见
——《读书的力量》观后感
七年级 何维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的力量自然不言而喻。有不少读书人寒窗苦之后翻了身、改变了人生轨迹,成了他人望尘莫及的人!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这是我在这部纪录片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虽然愚笨,但读书可以医愚,是医治愚味最好的良药,所以书不可以不读。
蒲松龄的传奇故事,不禁使我对读书产生了比以前更加浓厚的敬畏之情。虽然蒲老先生在求取功名的道路上非常失败,直到72岁时才被补为贡生,但他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并未放弃读书,边做私塾先生边在藏书楼里苦读,为他日后创造文坛神话打不了坚实基础。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们要多读书,才能宽广眼界。而全民阅读对社会产生的深远文化影响是非常之大,因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最核心基础凭依就是读书。章学诚也曾说过:“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读书读的不仅仅是书,读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未来,未来是好是坏,读书可以知道。我命由我不由天,命运的齿轮自己逆转。读书吧,少年,让我们顶峰相见,不留遗憾,美好的未来等着你我!《读书的力量》观后感
八年级 何宇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知识就是力量”等名言,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读书能带给我们力量。这几天我看了纪录片《读书的力量》。这部片子围绕“读书”这个主题,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没有书,连字也没有,人们只能通过结绳记事和口耳相传,来简单记录生产生活。伴随着这种方法不能满足记录的需要,皇帝便命令史官仓颉造字。他冥思苦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造出字来。后来,他在河边看到鸟的脚印,因此受到启发,便仿照鸟的脚印发明了文字。因为有了文字,才有了后来的书。文字是书的重要部分之一。文明如滴滴水珠,他们共同汇聚成茫茫大海。从古至今,中国很多地方仍然持续着“敬惜字纸”的文化传统,有的城镇还有专门焚烧字纸的惜字塔。这些也只是大海当中极小的一滴水珠。如果将人类的100万年压缩成24小时,那么书籍伴随人类还不足几分钟,但就是这短短的时间内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些都来自于读书的力量。读书是充实思想提高生命效率的最好方式。读书是一种力量,一种支撑人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能从读书的过程中获得启迪,明白哲理,开阔眼界。《读书的力量》观后感
八年级 何冰
一本书就像是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的力量,我们或许时常感受不到,但是看了这部纪录片,你或许会恍然大悟。这部纪录片就是《读书的力量》。
读书的力量这部纪录片一共有五集。第一集《文明根脉》,第二集《精神底色》,第三集《历史之轮》,第四集《书写人生》,第五集《全民阅读》。这五集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集。
第一集在开篇时讲到一位名人,他就是费孝通先生。从费孝通先生那知道,从小他的祖母就告诉他要“敬惜字纸”。人们对纸片上的文字都保留着敬畏之情。纪录片中说道:字是世界之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而这些附着文字的纸张,不但记录了当时的文化和历史,同时还印着人类文明的密码。从在石头上的刻字直至天一阁的藏书,不论是远古文明还是现代文明,都是字字相传而集成成书。这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汉字和书籍的魅力。社会要提升,文化需求是根本。今天的中国正走向世界,文化跟进是必然,文化的跟进要求新时代的我们要好好读书,读书才能获取强大力量,让我们从书中去汲取力量吧。人求上进先读书
——观《读书的力量》有感
九年级 何莉城
曾经看过一个提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么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有个回答是这样的:“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许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已经变成了我的筋和骨。”纪录片《读书的力量》第四部分《书写人生》介绍了读书的重要意义。清朝科举考试的出现体现了社会的相对公平,促进了阶级的流动。虽说金榜题名是少数人的幸运,更多的读书人在寒窗苦读之后,未必能换来梦想的功名。如蒲松龄虽科场失意,但他终生以书籍为伴,最终创作《聊斋志异》而闻名于世。不正是因为书籍的不断滋润,才能使蒲松龄先生的人生迎来了另一种再造和收获。大家熟知的诗人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常和一帮“狐朋狗友”混日子。二十七岁才开始醒悟开始发愤学习,学习了一年,志得意就去考进士,结果落榜。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他创作了《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颂,文名因而大盛,终成千古名家。可见读书改变命运,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江淹,少年时孤贫,文章有盛名。人们传说他文章落笔成章,引来仙女教他写作神奇的故事。但到了晚年,才思减退,写出的文章平庸,人们说他才尽了。为何江淹晚年诗文无佳句?不就是因为他没有经过书籍的沉浸而失去才能吗?读书决定着人生的成就与高度。国画大师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我们吃下五谷杂粮的意义在于滋养了我们的身躯,而我们读书的意义在于用文字去丈量我们人生的高度。
社会车轮奔向文明
——观《读书的力量》有感
九年级 刘佳惠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纪录片《读书的力量》第三集《历史之轮》主要讲了中西方的文化是如何产生交集、如何相互融合、相互交织,最终推动历史之轮滚滚向前。其中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是严复,他出生于中医家庭,后来他的父亲染疾去世了,家道中落。不过洋务派招考学生,伙食免费,于是他便投考进学。后来他留学学成归国之后,却没有用武之地,他只好用文墨来发泄自己的忧愁。结果“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在1897年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伦论》,在当时轰动了中国知识界,他一举成名。这本书吹响了中国文明嘹亮的号角,“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为大家所接受。这本书就像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使中国人跨进现代文明的大门。这以后,许多译著就出来了,其中就包括《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他和他的弟子一言一行语录集。这本书是华夏文明的根基,不管是王权贵族,还是平民子弟都耳熟能详,里面蕴含着许多的大道理,教导大家修身养性。孔子的儒家思想不但影响着中华大地,也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近代的严复,古代的孔子,他们都是伟大的!他们用薄薄的书页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将祖国的文化变得更加的厚重、变得更具有魅力,同时推动了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正是因为有了书,我们人类才有了精神上的陶冶,我们社会才得以发展、才能不断进步,社会的车轮才能稳健地奔向文明。
读书改变命运
——《读书的力量》观后感
《读书的力量》是一部纪录片,影片中说到不少人由于某本书或某次书缘影响人生,甚至改变命运的记忆。 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他第一次接触文字来源于他不识字的祖母。他从小就和祖母到大街小巷里捡拾书有字符的纸片,随后扔到火堆里,称“敬惜字纸”。费孝通就这样开始了解文字。文字就是一粒种子,开始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历经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学业有成,从而改变了命运。凭借着对文化的热爱,他依然读书不止,最终成为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穆是我国现代化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即使再贫穷,他的母亲也不让他辍学,倾家荡产供钱穆上学。而钱穆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求学的路上成绩优异。辛亥革命爆发后,钱穆只能辍学,但是他依然孜孜以求,刻苦自学。他的侄子钱伟长也跟他遭受了同样的境遇,钱穆用自己不多的工资资助钱伟长读书。经过钱伟长的不懈努力,于1931年考上清华物理系,后来成为我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教育家等。 钱穆叔侄两人的经历,不正是证明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吗? 十几年前,我二伯家里特别穷,他经常打几份工,累死累活也供三个孩子读书。三个孩子也不负众望,获得奖状奖励数不胜数,如愿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毕业后靠自己的能力领取高薪,家里也过上了小康的生活。可见,要改变命运,必须要好好读书。 《读书的力量》记录了许多历史人物因为读书而改变了命运的事例,还有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读书而改变的命运。“读书使人心眼明亮,改变自己也改变命运”。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