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阅读与写作委员会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兴宁市国本学校开展《读书的力量》专项教育活动

来源:兴宁市国本学校


手捧书卷,心有余香。为让师生静心阅读,散发浓郁的书香之气,有效推进我校书香校园建设,倡导全民阅读,筑牢文明根脉,国本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观看纪录片《读书的力量》和书写观后感活动。
图片
图片

—与书同行—



图片

与书同行

图片


图片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共五集,五集的主题分别是:文明根脉、精神底色、历史之轮、书写人生和全民阅读。每一集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激发着我们的阅读兴趣。
秀笔飞扬写感悟,魅力书香跃纸上。读万卷书固然重要,强化读书感悟亦不可缺,正如孔子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图片

教师感悟篇

图片


《读书的力量》观后感


古人云:“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完成此过程的途径便是“读书”,纪录片《读书的力量》讲述读书便是力量,这股暖流可以在我们陷入谷底时给予希望。
打开书本,书好像是个指引方向的路标,带我们走到奇异美妙的世界,带领我们进入各式各样喜怒哀乐的世界,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让我们能够均衡的学习,让我们灵活运用,让我们知道生活的新知。
喜欢读书的人总是沉浸在阅读之中,让我们的心灵跟着活跃起来,而不喜欢读书的人可能刚拿起书本就睡着了,他们可能很痛苦,看到书,他们可能会无精打采的,一点愉悦感都没有,阅读的滋味真令人难想象,有多么美好,一定要用心体会去感受,奇迹就会出现,阅读的滋味,像宴会的餐点丰富又多彩多姿美好,又广阔,总使我的心也明亮了起来。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构架你的人格,塑造你的人格,读书培养你学习的能力,读书还可以锻炼交际能力,甚至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项公文的处理,每一项新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故读书的好处很多,一语道之——读书就是力量。

罗彩强老师



命运之书

——《读书的力量》观后感


“读书改变命运。”这是多振奋人心的一句话。在历史上,有不少人依靠长达几年的寒窗苦读改变了人生轨迹,成为了一代人才。一部名为《读书的力量》的纪录片,就此打开.….…
要想读书,就必须要有文字。清代国子监王懿荣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了龟甲上的甲骨文,这可是人类文明的根脉,是一项重大发现,让后人一探古代人类曾经的生活,打开了文明的大门。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一幕幕展现在眼前,从古代的孔子到近代的钱学森。这些传奇人物充分体现了读书的力量。甘相伟能《站着上北大》,瓮氏家族在七年里出了两位状元。钱氏家族更是人才井喷,“子孙鼎盛”,人才数不胜数。
忆“古”,读书似乎只是唯一一条出人头地的出路。看今,读书俨然已经成为了全国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像柴米油盐一样,人人离不开。甚至有400多个城市开展了读书活动,还开办了“农家书屋”,解决了人们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里,留着祖先的经验心得,正是因为有了书,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温利平老师



忆古访今

——《读书的力量》观后感


书,是知识的源泉。读书,无疑是在汲取那无穷的知识,在源源不断的泉水中,捧出那宝贵的知识,去不断品尝。
开学初,我看了纪录片《读书的力量》,大为震撼。这部纪录片把读书放在了人类历史的宏大脉系中,从多方面生动阐释了“读书的力量”。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在《书写人生》这一篇章中,有个来自湖北省广水县的山村青年——甘相伟,他应聘在北大做一名保安,他的理由是在这里可以读书。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在成人高考中考上北大,正式成为北大中文系的本科生。站在岗亭里,他是保安;步入课堂,他这是一名北大学生。他也因此荣获中国教育年度十大影响人物。
纪录片中提到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饱学之士,他们都读了许多书,他们热爱看书。我想读书也是获得成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也意识到要多多读书,认真学习的重要。书犹如打开成功世界之门的钥匙,使我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读书的力量,是民族复兴的力量,是人类进步的力量,是强大的关键的力量。这次我忆古访今,慢慢回味这千百年的人类文明历史,去期待,去向往更好的未来!
温利平老师


观《读书的力量》有感


在看完纪录片《读书的力量》后,我深深感受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这部纪录片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方式展示了阅读对个人成长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纪录片共分为五集,每一集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展开:文明根脉、精神底色、历史之轮、书写人生和全民阅读。
阅读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是精神的摇篮,是应对生活挑战的力量,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力量。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甘相伟站着上北大的故事。他是一名保安,却在业余时间自学,最终成功考取北京大学。这个故事让我明白,读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和技能,更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甘相伟的故事充满了一直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此外,纪录片还展示了退休教师汪新民自发创办农家书屋的故事。他认为读书应该和柴米油盐一样成为生活日常,书屋藏书由最初的120册发展为如今的10万册,每年借阅达1500多人次,成为了当地村民求知学习的好去处。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然而,当代青年喜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蝶恋花》中写道:“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而我却认为最遗憾的应该是:“朱颜尚未辞镜,朝气却辞了少年。”少年的朝气从哪儿来?从书籍中来,唯有抓住时间读书的人正青春。让我们忘了更迭如潮的网络世界,慢下来品读一本好书吧!把书籍化作力量,在可大有作为的时代有所作为!

朱秋敏老师



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而读书

——《读书的力量》观后感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智慧的源泉。”《读书的力量》这部纪录片给我们展示了文字和书籍在不断地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时也从多个角度给我们阐释了“读书的力量”——读书可以改变一个的命运,可以为国家做贡献,甚至可以为全人类谋福音。可见,读书的力量是无穷的、强大的!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第二部分《精神的底色》中给我们介绍了对世界文明有着深远影响儒家思想和苏格拉底思想。不管是孔子,还是苏格拉底,在他们建立自己的思想学说之前必须先要博览群书,从书中学习知识、汲取力量。《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幼时极聪明好学,到二十岁时知识就非常渊博。孔子通过读书掌握了渊博的知识,为创立儒家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城墙地基”。他的儒家思想就像天上闪亮的启明星,影响着两千多年的中华大地,至今传盛不衰,同时他的思想推动着世界社会文明的发展。孔子获得了“世界科学始祖”、哲学圣哲、孔圣人、万世师表、“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等美誉,离不开他大量地阅读书籍。什么能给予我们力量?是知识。所以我们必须好好读书,从书中去获取无穷而又强大的力量。
大家熟知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我们尊称他为“毛主席”,他酷爱读书,他的一生都在读书。毛主席带领人民在抗日战争、打倒蒋介石反动派国内战争中取得胜利,并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伟大的成就离不开毛主席嗜书如命。主席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主席嗜书如命,因为书籍是精神粮食,读书可以获取强大且无穷的力量,可以带领人民走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道路。
再如我们新时代的外交官汪文斌,不论记者抛出如何刁钻的问题,他总能从容不迫地用精准有力的语言,措辞严厉地回应他们。他为什么能做到“百问不倒”?因为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可见,要想获取无穷又强大的力量,唯有读书。
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的使命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靠什么?靠读书!因为读书才能给予我们力量,给予我们无穷而又强大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携手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而读书吧!
曹兰红老师

图片

学生佳作篇

图片


把握命运,顶峰相见

——《读书的力量》观后感


七年级   何维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的力量自然不言而喻。有不少读书人寒窗苦之后翻了身、改变了人生轨迹,成了他人望尘莫及的人!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这是我在这部纪录片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虽然愚笨,但读书可以医愚,是医治愚味最好的良药,所以书不可以不读。

蒲松龄的传奇故事,不禁使我对读书产生了比以前更加浓厚的敬畏之情。虽然蒲老先生在求取功名的道路上非常失败,直到72岁时才被补为贡生,但他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并未放弃读书,边做私塾先生边在藏书楼里苦读,为他日后创造文坛神话打不了坚实基础。
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们要多读书,才能宽广眼界。而全民阅读对社会产生的深远文化影响是非常之大,因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最核心基础凭依就是读书。
章学诚也曾说过:“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读书读的不仅仅是书,读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未来,未来是好是坏,读书可以知道。
我命由我不由天,命运的齿轮自己逆转。读书吧,少年,让我们顶峰相见,不留遗憾,美好的未来等着你我!


《读书的力量》观后感


八年级   何宇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知识就是力量”等名言,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读书能带给我们力量。
这几天我看了纪录片《读书的力量》。这部片子围绕“读书”这个主题,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没有书,连字也没有,人们只能通过结绳记事和口耳相传,来简单记录生产生活。伴随着这种方法不能满足记录的需要,皇帝便命令史官仓颉造字。他冥思苦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造出字来。后来,他在河边看到鸟的脚印,因此受到启发,便仿照鸟的脚印发明了文字。因为有了文字,才有了后来的书。文字是书的重要部分之一。
文明如滴滴水珠,他们共同汇聚成茫茫大海。从古至今,中国很多地方仍然持续着“敬惜字纸”的文化传统,有的城镇还有专门焚烧字纸的惜字塔。这些也只是大海当中极小的一滴水珠。
如果将人类的100万年压缩成24小时,那么书籍伴随人类还不足几分钟,但就是这短短的时间内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些都来自于读书的力量。读书是充实思想提高生命效率的最好方式。
读书是一种力量,一种支撑人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能从读书的过程中获得启迪,明白哲理,开阔眼界。


《读书的力量》观后感


八年级 何冰


一本书就像是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的力量,我们或许时常感受不到,但是看了这部纪录片,你或许会恍然大悟。这部纪录片就是《读书的力量》。

读书的力量这部纪录片一共有五集。第一集《文明根脉》,第二集《精神底色》,第三集《历史之轮》,第四集《书写人生》,第五集《全民阅读》。这五集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集。

第一集在开篇时讲到一位名人,他就是费孝通先生。从费孝通先生那知道,从小他的祖母就告诉他要“敬惜字纸”。人们对纸片上的文字都保留着敬畏之情。纪录片中说道:字是世界之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而这些附着文字的纸张,不但记录了当时的文化和历史,同时还印着人类文明的密码。从在石头上的刻字直至天一阁的藏书,不论是远古文明还是现代文明,都是字字相传而集成成书。这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汉字和书籍的魅力。
社会要提升,文化需求是根本。今天的中国正走向世界,文化跟进是必然,文化的跟进要求新时代的我们要好好读书,读书才能获取强大力量,让我们从书中去汲取力量吧。


人求上进先读书

——观《读书的力量》有感


九年级   何莉城


曾经看过一个提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么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有个回答是这样的:“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许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已经变成了我的筋和骨。”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第四部分《书写人生》介绍了读书的重要意义。清朝科举考试的出现体现了社会的相对公平,促进了阶级的流动。虽说金榜题名是少数人的幸运,更多的读书人在寒窗苦读之后,未必能换来梦想的功名。如蒲松龄虽科场失意,但他终生以书籍为伴,最终创作《聊斋志异》而闻名于世。不正是因为书籍的不断滋润,才能使蒲松龄先生的人生迎来了另一种再造和收获。
大家熟知的诗人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常和一帮“狐朋狗友”混日子。二十七岁才开始醒悟开始发愤学习,学习了一年,志得意就去考进士,结果落榜。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他创作了《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颂,文名因而大盛,终成千古名家。可见读书改变命运,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而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江淹,少年时孤贫,文章有盛名。人们传说他文章落笔成章,引来仙女教他写作神奇的故事。但到了晚年,才思减退,写出的文章平庸,人们说他才尽了。为何江淹晚年诗文无佳句?不就是因为他没有经过书籍的沉浸而失去才能吗?读书决定着人生的成就与高度。
国画大师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我们吃下五谷杂粮的意义在于滋养了我们的身躯,而我们读书的意义在于用文字去丈量我们人生的高度。


社会车轮奔向文明

——观《读书的力量》有感


九年级   刘佳惠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纪录片《读书的力量》第三集《历史之轮》主要讲了中西方的文化是如何产生交集、如何相互融合、相互交织,最终推动历史之轮滚滚向前。
其中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是严复,他出生于中医家庭,后来他的父亲染疾去世了,家道中落。不过洋务派招考学生,伙食免费,于是他便投考进学。后来他留学学成归国之后,却没有用武之地,他只好用文墨来发泄自己的忧愁。结果“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在1897年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伦论》,在当时轰动了中国知识界,他一举成名。这本书吹响了中国文明嘹亮的号角,“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为大家所接受。这本书就像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使中国人跨进现代文明的大门。这以后,许多译著就出来了,其中就包括《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他和他的弟子一言一行语录集。这本书是华夏文明的根基,不管是王权贵族,还是平民子弟都耳熟能详,里面蕴含着许多的大道理,教导大家修身养性。孔子的儒家思想不但影响着中华大地,也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
近代的严复,古代的孔子,他们都是伟大的!他们用薄薄的书页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将祖国的文化变得更加的厚重、变得更具有魅力,同时推动了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正是因为有了书,我们人类才有了精神上的陶冶,我们社会才得以发展、才能不断进步,社会的车轮才能稳健地奔向文明。



读书改变命运

——《读书的力量》观后感


九年级   陈蓉


《读书的力量》是一部纪录片,影片中说到不少人由于某本书或某次书缘影响人生,甚至改变命运的记忆。   
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他第一次接触文字来源于他不识字的祖母。他从小就和祖母到大街小巷里捡拾书有字符的纸片,随后扔到火堆里,称“敬惜字纸”。费孝通就这样开始了解文字。文字就是一粒种子,开始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历经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学业有成,从而改变了命运。凭借着对文化的热爱,他依然读书不止,最终成为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穆是我国现代化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即使再贫穷,他的母亲也不让他辍学,倾家荡产供钱穆上学。而钱穆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求学的路上成绩优异。辛亥革命爆发后,钱穆只能辍学,但是他依然孜孜以求,刻苦自学。
他的侄子钱伟长也跟他遭受了同样的境遇,钱穆用自己不多的工资资助钱伟长读书。经过钱伟长的不懈努力,于1931年考上清华物理系,后来成为我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教育家等。   
钱穆叔侄两人的经历,不正是证明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吗?         
十几年前,我二伯家里特别穷,他经常打几份工,累死累活也供三个孩子读书。三个孩子也不负众望,获得奖状奖励数不胜数,如愿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毕业后靠自己的能力领取高薪,家里也过上了小康的生活。可见,要改变命运,必须要好好读书。               
《读书的力量》记录了许多历史人物因为读书而改变了命运的事例,还有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读书而改变的命运。“读书使人心眼明亮,改变自己也改变命运”。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图片


建设书香校园,倡导全民阅读,让我们在缕缕书香中诗书满怀,在缕缕书香中行稳致远;立志读万卷书,筑牢文明根脉,让我们在缕缕书香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缕缕书香中提升我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京ICP备19008617号-5
             联系电话:010-65501282
指导单位: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
主办单位: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阅读与写作委员会
京公网安备:
官方客服
公 众 号